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第二届亚太电子顺磁共振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浏览量:32下载量: 0
出版日期:
1999年11月10日
正文快照:
本报讯第二届亚太电子顺磁共振(EPR)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在我校召开。150多位来自美、俄、日、英、澳、德、意、中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对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生物、环境、材料等学科的最新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副校长程家安出席开幕式。EPR技术是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而诞生的年轻的应用学科。自1944年电磁共振现象被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之后,最先在雷达技术上得到应用;50年代开始应用在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目前,在环境和活体、食品遭受核辐射污染的监测、活体自由基含量以及自由基含量与癌症、关节炎等病症的关系的研究上,EPR技术已成为必需的手段,同时,EPR技术还在地震、地质测定等方面得到应用。中国科学家对EPR技术的开始于50年代末期,目前我校在此领域的研究涉及化学、材料、医学等。
期次:
第30期
版次:
1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