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守望星空、求是星空

浏览量:30下载量: 0
出版日期:
2000-09-20
正文快照:
有人说二十岁的少年读不懂一个世纪的沧桑,迈向千年的门槛,你能否告诉我,六十年记忆的重叠有多沉!是泛黄的照里的陈年旧事,还是百年浙大科学人文上的点点星光;是华发老人的感慨唏嘘,还是校史上的层峦叠嶂。我们在二.,十世纪末的一个夏天走上了西迁之路,追寻六十年前浙大先辈的足迹。我们守望.过先人的背影,时空的距离绵延着五千里的湘云楚烟,五千里的行色匆匆,五千里的披星戴月。目光游移在浙大的陈踪旧迹,两睫交瞬于历史的春温秋肃,而隐于灵魂深处的那根心弦,总是在漫不经心间被尘封的往事轻轻叩响。也许再没有一段经历,可以比重走号称“文军长征”的浙大西迁之路,更能让一个求是学子感-受到母校的博大与深邃了。我从烟雨婆娑的江南来,云贵高原盛夏的长风拂乱了我的头发也拂散了我的思绪。我也曾经读过厚厚的浙大校史,冷冰冰的铅字里载述一个博大的知识群体绵延百年的大喜悦大悲哀。所以在奔腾的乌江畔,在静谧的湄公河岸上,当耳畔隐约的“逝者如斯夫”的浩叹里将身处的现实与书里载述的那一幕幕相印证时,心里四溢流荡的情感便再也不能止歇!那泊车乌江畔艳阳下的午后,以及与白发校友聊起母校往事的湄公河边的黄昏,点点滴滴都已凝固成记忆深处金色的永恒。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六十年来,一代代浙大人颂唱的校歌的开篇。在西迁路上,马一浮先生早已预见到了“博大”对浙大的重要,莘莘学子与白发先生是求是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深邃与青春并非矛盾,授受之间,文明承传的不仅仅是学识,更重要的是兼容并蓄的气质、白折不回的精神。而对于我们来说,本科短暂的四年也许在专业知识上并不能学得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在这四年中经历了求是园里非常浓郁的人文氛围的熏陶。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提升,信念得以巩固,获得物质世界以外终身受益的财富。这又何尝不是今天屡被强调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座大学来说,人文氛围的形成本身,则是一个大浪淘沙般的浙进过程了。而浙大的灵魂——求是精神正是在西迁途中日益形成的。西迁,西迁!在狼烟浩浩的抗战岁月里创造的“文军长征”的奇迹,也在贵州湄江边的湄潭小镇上创造出一个李约瑟眼里的“东方剑桥”。六十年,物是人已非!昔年铿锵报国热血少年郎,今天已是步履蹒跚白发苍苍。当那个夏天我们又一次走上这条回归之路,历史的硝烟早已淡去,岁月的风尘已消散殆尽。西迁岁月一一那个“国破山河在”、“哀民生之多艰”的时代,那个张学良将军黯然神伤、彭德怀元帅向天长啸的时代,早已是遥远的记忆尘封入历史的高阁。遥遥五千余里的旅程我们免去了鞍马劳顿辗转迁徙,重历性的回归也无法再体验先辈西迁浙大人那种隐忍于心中并时时刻刻刺激他们的灵魂的“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怅然与感伤。
期次:
第52期
版次:
4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