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求是精神与浙大的崛起

浏览量:59下载量: 0
作者:
辰羲
出版日期:
2002-03-20
正文快照: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战火迅即扩散到全国。杭州频遭空袭,为安定学习科研环境,竺可桢不得不着手考虑浙大西迁的事务。1937年11月,浙大西迁浙江建德,这是浙大西迁历程的第一站。自此,浙大离开杭州长达八年。在西迁途中,竺可桢最重要的办学举措是浙大精神的确立。早在1936年9月18日的演讲中,竺可桢便十分赞赏浙大所特有的自求是书院以来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传统学风,并把它概括为“诚”、“勤”两个字,称浙大“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在社会上声誉亦很好。”1938年11月1日,浙大西迁广西宜山时,竺可桢又作《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讲演,决定通过校务会提出以“求是”作为浙大校训。
期次:
第90期
版次:
4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