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创新工会工作,关心教职工心理健康

浏览量:32下载量: 0
作者:
王晓梅
出版日期:
2009-04-02
正文快照:
高校教师在高校承担着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很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教师同时还承担相关的的社会名誉压力、课题研究压力、应对人事考评机制的变化等等压力和困扰。鉴于当前心理咨询不普及和人群特殊性,高校教职工往往得不到有效心理帮助。作为高校工会,肩负着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重要职责,有责任关心关注高校教职工的心理卫生健康、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通过深入调研,举办培训等形式,为教职工做好服务如何将高校教职工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咨询服务与国际EAP服务(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理念和实际方法结合,搭建一座教职工和学校双赢的桥梁,浙江大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个积极的尝试。在建立工会心理咨询工作室前,工会做了大量调研和准备,联合杭州星光工作室及社会各界心理专家,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办了女教工如何“塑造阳光心理”的培训,在培训前,对200名女教职员发放了“城市学院教师压力调查问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校工会女工委员会还和星光工作室制作了高校教师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就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孩子上网等问题,向全校600名教师发放。从回收的508份问卷中发现,有10%的家长存在亲子关系的隐患。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认知、行为上的问题,特别是对孩子上网成瘾,很多老师表示了急切的求助欲望,工会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备案和分析。2006年中考前夕,校工会组织了“中考前家长心理调适和中考前饮食营养调适”讲座,180人的会议厅,座无虚席,甚至很多教职工站在会议室里听。
期次:
第318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