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选民证见证60年民主进程

浏览量:22下载量: 0
出版日期:
2009-04-24
正文快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声中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前夕,1953年12月8日,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选民,在北京市西单区中南海选区往选票箱里投下了自己庄严神圣的一票。至今,时光已走过半个多世纪,56年,足以让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稳步前行,让选举者充满自信,被选举者志存高远。我珍藏了年代分别为1953年、1956年、1958年、1961年、1963年、1966年、1980年和2002年及2006年九张选民证。除了最近两张仍然鲜亮外前面七张选民证的纸张都已泛黄,每每翻阅,感触颇深。小小选民证承载着“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重任,见证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力的历史,也记录了我国选举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历程。1953年,我国第一次在乡镇和市辖区实行直接选举。普选那年,曾有3亿多张选民证)花般地飘向全国的城市、乡村、厂矿、部队、学校和机关,融化在人民民主的春天里。尽管当时还是等额选举,但这是各界、各阶层、各民主党派以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协商提出的候选人名单,确立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1954年4月1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上,时任中央选举委员会秘书长的邓小平向大会报告全国基层普选盛况时说:“人民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举行选举。”
期次:
第321期
版次:
4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