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十大名校校长聚首浙大专题研讨——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浏览量:31下载量: 0
作者:
彭凤仪
出版日期:
2003-10-30
正文快照: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39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响。那一声巨响,宣告中国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从此扬眉吐气;这一飞,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吹响了号角。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书写民族华章的精英中,有无数的高校人。南京大学校长蒋树生说,中国“两弹一星”20多位功臣中,一半以上出自中国的几所著名研究型大学,或曾经在这些大学从事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说,在中国“神舟五号”的研制中,包括浙大在内的众多重点大学承担了多项科研攻关项目。研讨中十所著名大学的校长们立足国内,纵观国际,一致认为:大学已经成为引导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核心力量,一份来自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课题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大学教授获得四大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次占获奖总人次的3/4左右,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也占2/3左右。在这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学拥有一批各个领域杰出的专家、教授,建设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及实验基地,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培养出大批文化大师、学术权威、政治领袖、经济精英,同时还以多种形式服务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 全球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大多数出自知名研究型大学。
期次:
第130期
版次:
6
来源:
浙江大学报

作者相关文献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