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眷眷情深——访著名旅美学者、浙大校友孙常炜先生

浏览量:49下载量: 0
作者:
沈川
出版日期:
2000-09-30
正文快照:
在永谦学生活动中心的落成典上,记者碰到了孙常炜(焯然)先生。孙先生递来的名片上,赫然只用了四个字表明自己的身份:旅美学人。永谦学生活动中心落成典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先生也是此次浙江大学北美校友会杭州母校访问团的负责人。孙常炜先生1947年毕业于国文系,与我入浙大的时间整整相隔了五十年!春温秋肃里半个世纪的时空距离仅仅因为一声老学长的称呼而拉近了。随意而亲切的访谈便是从孙学长在浙大时——那段在母校西迁路上颠沛流离而又弦歌不绝的岁月开始的。忆想起那苦难卓绝而又充满激情的流亡年代,孙先生神采飞扬起来。带着些许怀念的情思,他的神里祚流露出对旧年岁月在浙大求学生涯的追思与留恋。孙先生说,正是因为流亡岁月太艰苦,所以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北美校友会里的许多校友是在西迁路上度过在浙大的日子的,我如竺可桢校长充满了崇敬与感激。早知道孙先生是研究我国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的专家。外先生告记者,他把他的学术著作的稿费与版税全部捐献给了竺可桢教育基金,以此来回、报母校并表示对竺校长的缅怀之情。无意间,孙先生提至岸生时代还曾和刘奎斗等同学一道弃笔从戎、征到缅甸抗日,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当记者问及蔡元培先生对竺可桢校长在浙大办学宗旨的确立与人文氛围的营建上是否有过什么影响时,孙先生微笑着说,两位先生的精神底蕴是相通的,他们都胸怀宏大,兼容并蓄。在教育上没有门户之分,没有学术偏见。在蔡元培先生和竺可桢校长主持北大和浙大期间,都是南北两大学府奠定学术之基的硕儒云集、人才辈出的辉煌时期。当孙先生得知记者曾随“浙江大学重走西迁之路社会实践团”考察过当年浙大的流亡之路时,高兴地说,遵湄时期的浙大之所以被李约瑟称为“东方剑桥”,不单单是因为当时浙大名家荟萃。月附生活条件非常即苦,但是学习环境相当好。当时中央研究院有一批购自国外的先进仪器托浙大带回内地,后因运输条件与战时环境所限,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就决定将这批设备送予浙大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浙大的科研硬件设施,从而促成当时的浙大在学术上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竺校长月附还兼任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两位教育界巨擎的私交亦是相当笃厚。
期次:
第53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作者相关文献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