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大学生,你的诚心=信状况如何?——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学生诚信

浏览量:27下载量: 0
作者:
高芳芳
出版日期:
2002-06-10
正文快照: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收费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为了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其中覆盖面最广、资助力度最大、最解决问题的就是国家助学贷款。'“正是因为看到青年学生是年轻富有希望的群体,他们文化素质高,预期收入更高,有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要制定新的贷款政策。”这是央行决定发放助学贷款时的初衷。当助学贷款正成为大学交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学校与银行之间,学生与整个社会在经历短暂的阵痛过后,信用素质必将经受一番考验。事实篇,国家助学贷款始于1999年6月,投向是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对清贫学子来说,它的确是一个福音:无需提供担保、抵押,只需负担50%利息(另外50%由财政贴息),还款期限可以在毕业之后。2000年8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第二次调整,将贷款办理范围从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经办银行从工行扩大到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贷款对象扩大到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中的经济困难者。浙江大学也正是从那时井始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至今已推行了两个学年。据悉,浙大目前的特困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9%,贫困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6%0学校为了裸证贫困学生能顺利入学,开通了“绿色通道”。
期次:
第97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