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走基础研究之路——记浙大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授余应年

浏览量:43下载量: 0
作者:
张怡
出版日期:
1999年10月30日
正文快照:
“我们搞的是医学的基础研究,目前只有学术价值,至于所得的成果在最近的将来是否具有实用意义,现在还很难说。我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人类最终能够控制基因突变:一方面,抑制不良的突变,譬如细胞的癌变;另一方面,促进有益的突变,譬如畜牧业中的品种改良。基因突变本身便是辩证的……”余应年教授如此坦诚浅显地评价自己研究的意义。刚从北京参加了颁奖典礼回来的余教授是1999年度我省唯一荣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人,也是迄今为止我省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人。余应年教授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业(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在浙大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任教至今。早在学生时代,余教授就立志投身于医学的基础研究。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休克状态下的心血管和呼吸中枢功能的研究及抗血吸虫病药物酒石酸锐钾的心脏毒性和消化道吸收的研究。他的一项早期研究:用离体灌注技术证明在休克状态下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的功能在相当阶段仍能维持良好,否定了当时教科书]中有关用大脑皮层抑制扩散至有关中枢解释休克时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低下的理论。
期次:
第29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