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承转,接力,拓新———世博足迹下的中国发展

浏览量:31下载量: 0
出版日期:
2010-05-14
正文快照:
早在1975年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就在《纽约时报》撰文预言:“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历经百年,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催生自立的中国,跨越发展的中国。当1851年,恰巧置身英国的中国商人希生,作为第一届英国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一名参与者,他精心挑选出的12包“荣记湖丝”送往博览会,于是成为泱泱东方大国的唯一代表。在随后的岁月里,举办世博的憧憬便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紧紧连在了一起。“故欲福华民,必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清末改良派思想家郑观应在他那本以“富强救国”为主题的著作《盛世危言》中,首次将创办世博与富民强国联系在了一起。而恰在百年之前的1910年,另一位清末文人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中虚构了10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胜景。这个当年看似荒诞不羁的杜撰,经历百年却一一化为现实,这是多大的机缘与巧合。
期次:
第363期
版次:
4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