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与传统艺术的亲密接触

浏览量:26下载量: 0
作者:
周红瑜
出版日期:
2008-10-24
正文快照:
近日,随着一批浙江优秀戏曲、曲艺项目来浙江大学举办专场演出,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求是园里火热开展。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当代的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了解多少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弥散着各种文化元素,却少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更不用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无疑是一大憾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脱离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但由于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并非大学生不懂得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不了解它,根本未曾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记得大一课堂上,当老师打算播放著名昆曲选段《牡丹亭》时,课堂上嘘声一片。但在欣赏过程中,同学们原本紧皱的眉头却慢慢舒展开来,直到下课铃响多时,仍有同学不忍离去,坚持要听完再走。可见很多人不理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因为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它们的机会并不多。如果连了解都没有,又何来喜爱和传承呢?
期次:
第299期
版次:
3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