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亲近国宝的科学家——记“求是特聘教授”方盛国

浏览量:62下载量: 0
作者:
王凯玲;夏小芳
出版日期:
2006-11-24
正文快照:
一走进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主楼,“使命在肩”四字赫然入目。它在出入必经之地时时警醒这里的每一位研究人员——天道酬勤、任重道远。“求是特聘教授”方盛国主持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设在中心四楼。2001年实验室挂牌那天,这位“亲近国宝的科学家”公开展示了他带领的课题组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张野生大熊猫的基因身份证。时至今日,方教授的课题组在大熊猫保护遗传学和分子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中,创下了多个国内外“第一”,如02年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研制了用于大熊猫个体鉴别、亲子关系鉴定和种群遗传多样性检测的基因指纹探针gp2000;建立了自粪便中提取大熊猫基因组DNA的技术方法等等。方教授曾就读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的动物学专业。那时起他就和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本科学习阶段,虽然未曾亲眼看到过大熊猫,但老师们参与野外患病大熊猫的救治,以及对该动物野外种群的数量调查工作,开始引起了他的关注。“黑白的纯粹竟然可以结合得如此完美。它可以静若处子,也可以动如脱兔。我喜欢这样的生命体!”。于是乎,出于喜爱和很想为拯救这一濒危动物出 一点力之动机,方教授就这样率领着他的研究小组,“常带感情”地一路走来…… 目前,大熊猫仅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交界的岷山、邛峡、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和秦岭等彼此孤立的六个山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熊猫分布的六个山系成为孤立的小种群,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此外,面对大熊猫孤立的六个小种群,当国家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决策优先保护哪一个山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在栖息地恢复(修复)工程中,哪些山系之间可以彼此相连,才能够既实现大熊猫山系之间的基因交流,防止近亲繁殖,又能够避免过度的远亲繁殖而造成种群的遗传衰退?而在人工繁育工程中,哪一个山系的大熊猫由于遗传结构不合理,其野外种群已难以维持,亟待通过人工繁育工程来拯救这一小种群?诸如上述一系列问题,科学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均不得而知。因此,阐明大熊猫各山系彼此孤立的原因,既能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熊猫保护的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我国政府恰当处理相关的外交事务提供决策参考O 然而,揭示山系孤立原因的关键,是要阐明各山系大熊猫之间是否产生了分化?如果已经产生分化,其差异是否已达到亚种水平?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方盛国教授的研究小组从经典的形态分类、现代数值分类和保护遗传学与分子生态学多个层次,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与其它山系大熊猫之间的分化差异,已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头骨(包括牙齿)形态的统计学差异分析,同样发现了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与其它山系大熊猫之间的分化差异,也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从而于2005年4月在美国的哺乳动物学杂志(JournalofMammalogy)上,正是将秦岭的大熊猫,定名为“秦岭亚种”。这一学术成果,不仅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地完善大熊猫的现有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将为我国政府在处理相关的外交事务中赢得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濒危动物种群衰退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方教授实验室的研究,现已从国宝大熊猫和梅花鹿等物种,跨越到华南虎、朱鹘、扬子鳄、獐、黑虎和藏羚羊等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在这些物种中,分布于浙江省长兴县的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扬子鳄,是方教授研究组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该动物目前仅在浙江和安徽两省交界的小部分地区有分布,野外数量不足130Ro 数度合作攻关培养了难能可贵的默契,方教授的实验室是一个团结共进的集体,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构成了这个研究小组的人才梯队。在方盛国教授的带领下,其学术团队在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和分子生态学领域的自主创新研究,已成为引领团队,而其部分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方教授自言是懵懵懂懂中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却在日进的过程中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次的研究中,他发现置身其中的价值。濒危野生动植物是我国的珍宝,是人类的财富。方盛国教授是亲近国宝的科学家,更是物种生命价值的捍卫者!
期次:
第220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