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大学应成为社会的良心——对话“三育人”先进个人叶航教授

浏览量:42下载量: 0
作者:
刘涵
出版日期:
2007-06-22
正文快照:
本报记者: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在您获得的这些荣誉中您怎样看待这次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的评选呢?叶航教授:虽然,在教学生涯中,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获得过各种“先进”、“模范”的称谓,但我并没有太把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原来的评比都是由行政部门操作的。但这次评比不同,自始至终是由学生来决定的。因此,我特别珍惜同学们给我的这个荣誉。本报记者:您“始终把培养青年学子的学术追求和研究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请问您为什么会这样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您怎样看待我们的“求是创新”的校训?叶航教授:因为惟有创新才是这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最根本的动力!作为老师,不但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而且还要身体力行,真正投入到科学创新的活动中去。只有自己置身于创新研究的前沿,你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创新的巨大魅力。说到底,创新活动只不过是我们人类天性中好奇心满足的过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对我的学生们说,你知道你们最缺乏的是什么吗?只不过是好奇心而已!
期次:
第244期
版次:
2
来源:
浙江大学报

作者相关文献

本期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