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将脱口秀和《庄子》对比,他有大发现

浏览量:43下载量: 0
作者:
李介辰
出版日期:
2018-06-15
正文快照:
两千多年前,庄子借由梦蝶的故事提出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哲学命题。两千多年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2级博士生项名健在脱口秀与《庄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哲学文本中说明性疑问句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 什么是“说明性疑问句”呢?项名健通俗易懂地介绍:“说明性疑问句与修辞手法中所说的‘设问’极为类似,但内涵更为丰富。尽管采用疑问形式,但说明性疑问句相应的答案一般会在下文中直接给出,因而是‘无疑而问’。比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一句。”
期次:
第676期
版次:
3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