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 在线预览 在线预览

扶还是不扶?浙大学者揭示合作行为背后认知机制

浏览量:30下载量: 0
作者:
柯溢能
出版日期:
2018-10-19
正文快照:
近日,陈发动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Ian Krajbich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Biased sequential sampling underlies 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delay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的研究论文,系统探讨了关于人类合作(亲社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 人不是完全自私的 陈发动和他的合作伙伴研究的人类合作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陈发动介绍,合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支付一定的成本,而你则有所受益。这就好比当遇到老人摔倒,面对“扶”与“不扶”的选择时,人们大脑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思考过程——如果扶(合作),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老人变得更加安全健康;如果不扶(不合作),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但老人也得不到什么利益。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选择,只不过应用场景不同而已,陈发动想通过实验,更加清晰地揭示人们做出类似选择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规律究竟是什么。
期次:
第685期
版次:
3
来源:
浙江大学报

作者相关文献

浙江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0571-8827313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资源上传  |  留言板